2018年7月6日《我不是药神》在中国上映,一部影片引起了社会各界热议,人们在感叹小人物生活的艰辛时,也了解了一种疾病——慢性髓细胞白血病( 简称“慢粒”),这是一种慢性白血病,在靶向药物出现之前,只能靠药物简单控制,但有的病人很快会出现病情进展,有的甚至发展为急性白血病,最后死亡。后来有了靶向药物,病人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。如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简称TKI):甲磺酸伊马替尼,但进口靶向药物最初进入国内时费用十分昂贵,很多家庭难以负担。后来二代、三代靶向药物陆续研制成功,且国产靶向药物逐渐上市。在政府引导下,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,药品价格不断降低。现在“慢粒”患者人人都能用得起靶向药,并能长期用药,病情得到有效控制。那么,我们就来了解现慢性髓细胞白血病。
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慢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,俗称“慢粒”。很多病人最初没有明显表现,有的人是体检中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,正常人白细胞4~10*10~9/L,而慢粒患者白细胞可能达到几十、甚至上百,而有的病人最初仅有腹胀,后腹胀逐渐加重,出现腹部明显膨隆,有的人还有左上腹(或脾区)疼痛。B超提示脾大。


上述病人需就诊血液内科,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一步诊疗。后续需完善骨髓形态学、免疫分型、融合基因、染色体等检查后明确诊断。而后进行规范治疗。现在已有多种药物可用于临床治疗,包括:一代TKI药物——伊马替尼;二代TKI药物——氟马替尼、达沙替尼、尼洛替尼;三代TKI药物——普纳替尼等。
“慢粒”并不可怕,只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,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,而且和普通人没有太大差别。
如果您需要咨询“慢粒”相关问题,可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,进一步咨询、诊疗。